职业卫生| 院长信箱 加入收藏
医院新闻

多学科合作,创造“心”的奇迹——我院胸痛中心又一次成功抢救危急心梗患者

发布日期:2025-01-10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 作者:

 

2024年12月28日中午,我院内二病区收到了来自一位因“呼吸心跳骤停(复苏成功后)”出院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,在现场患者及家属多次表达了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
原来锦旗的背后有这样“惊险”一个故事,入冬不久的一天,60岁的李先生在室外活动时突感喘累、心悸、胸闷,他立即告知子女,在家人的陪同下,李先生很快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。医护人员见状,迅速为李先生建立静脉通路,完善相关检查,入院3分钟内便为他做了心电图,心率快达163次/分,提示室性心动过速,数秒钟后转为心室颤动

心脑血管的疾病,往往来势汹汹,随时会波及患者生命,这次李先生的救治已经很迅速了,但还是突发呼吸心跳骤停,情况十分危急。急诊医务人员立即予以持续胸外心脏按压,重症医学科、心内科医生现场急会诊。终于,在持续心脏按压时同步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、抢救用药及电除颤后,李先生的呼吸心跳逐渐恢复。

之后,在充分评估及家属的要求下,心内科陈元友主任团队在呼吸机辅助下,为患者李先生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,发现右冠状动脉中段次全闭塞,有血栓影,明确问题的根源后,陈主任团队熟练地为患者做了“冠状动脉内溶栓术+右冠PCI术”,术后血管直径恢复正常大小,血流通畅。术后的李先生病情一步步好转,也逐步从重症医学转入心内科治疗,并在12月17日顺利出院。李先生在住院期间就经常念叨“我真是鬼门关上走了一遭,多亏了你们呀!”

先生的抢救成功,是对我院胸痛中心的一次考验,正如心内科副主任王欣在术后讲到“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接力,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”,救治过程中,全院胸痛中心相关学科齐心协力,第一时间为患者抢救生命,第一时间开放胸痛中心绿色通道,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、强大的心脏介入团队,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有力的基础,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心脏危急重症救治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。

 

科室简介

彭水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护人员31人,科室技术力量雄厚,科室目前有高级职称医师8人,中级职称医师8人,初级职称医师15人,硕士研究生1人,心血管内科为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,县级重点学科,国家胸痛中心,国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,心衰专病医联体建设单位,重庆市心律失常联盟单位,重庆市疑难高血压联盟单位,重庆市心肌病联盟单位,彭水自治县心电会诊中心,学科发展具有优质的平台。近年来,科室在陈元友主任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,县级科研项目5项,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,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20余项,形成以心脏介入治疗(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、心脏起搏器安置术、心脏射频消融术等)为特色、心脏康复与慢性病管理一体的学科平台,冠脉介入治疗在渝东南片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

专家介绍

陈元友,主任医师,科室主任

 

擅长:心血管疾病的诊治,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三级主任医师,科室主任,大学本科学历,重庆市首批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。任职重庆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、重庆市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、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、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、重庆市心血管病内外联合专委会常委、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、重庆市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、彭水自治县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等。科研项目6项,发表论文12篇,作为副主编参编专著1篇。

 

王欣:主治医师,科室副主任

 

擅长: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、起搏器植入。主治医师,科室副主任,硕士研究生,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,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进修心内科,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工作,能够熟练掌握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任职重庆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、重庆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、重庆医学会心脏功能无创技术分会青年委员、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委员、重庆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功能影像学组委员、重庆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房颤与卒中防治学组委员。主持开展院内新技术、新项目4项,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,参与科研项目2项。

 

 

供稿:王  

校编:吴永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