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建于1950年,前身是县人民政府的医务室,历经七十四年的风雨历程,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保健、康复为一体的公立三级综合性医院。是重庆市首批“平安示范医院”、“爱婴医院”;是全县“120”调度指挥中心;是全县危重孕产妇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、创伤中心、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;是县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、远程影像中心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心。
2017年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,挂牌“重医附二院彭水分院”;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规范化诊疗基地医院;是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西南医院)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;是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医院;是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、重庆市机电工程技工学校、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等多所高校实习培训基地。
医疗服务辐射酉阳、黔江、武隆、丰都,贵州省务川县、沿河县,湖北省利川市等,医疗覆盖县域及周边地区约100万人口。
扩容提质,打造温馨舒适环境。医院本部于2014年整体搬迁至现址,医院总占地98亩(院本部27亩+关口公共卫生院区21亩+新城九黎片区创“三甲”医院提标扩能院区50亩),总建筑面积7.26万平方米,批准设置病床800张,实际开放病床600张,2024年门急诊人次43.14万人次,出院3.18万人次,开展手术及操作1.53万台次,其中三、四级手术5647台次;平均住院日6天。医院绿化率46%,目前正稳步推进“一院三区”建设规划(院本部+滨江路健康体检中心+关口公共卫生院区+新城九黎片区创“三甲”医院提标扩能院区)。
其中,计划总投资7.3亿元的靛水新城九黎片区创“三甲”医院提标扩能项目,地块及规划方案已确定,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,将设置床位560张(其中精神科床位160张),涵盖县精神卫生中心、慢病管理中心,区域消毒供应中心、肿瘤中心、康复中心、检验中心、影像中心、放疗中心、静配中心等,目前正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工作。
人才优先,打造卫技人才梯队。现有人员编制842人,在岗职工826人,卫生技术人员716人;医师269人,护理人员351人;高级职称116人(正高27人),中级职称277人,有研究生学历18人,大学本科学历692人。有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,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11人。有200余人次在中国中医药协会、重庆市医学会、重庆市抗癌协会、重庆市医师协会等20余个国家级、市级专委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及委员,形成了高素质、多层次的人才结构。
内引外联,打造临床重点专科。医院设有39个临床科室、15个医技科室和22个行政后勤职能科室。拥有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1个(心血管内科),市级特色专科2个(肿瘤科、泌尿外科),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(儿科、妇产科、普外科、肿瘤科、重症医学科),在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(泌尿外科、临床护理、血液内科、急诊医学科、内分泌科),县级重点专科24个,县级质量控制中心16个。医院先后成立了“王健平专家工作室”、齐鲁医派聊城市“成无己经方流派传承工作室”,让老百姓在“家门口看名医”变成了现实。
优化配置,打造一流设施设备。医院配备医科达直线加速器、64排128层螺旋CT、西门子20层大孔径CT、西门子1.5T MRI、西门子血管减影造影(DSA)、西门子DR、飞利浦高端彩超、日立数字胃肠机、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等200余台(套)大中型先进诊疗设备,医疗设备总值2.6亿元,为临床诊疗技术提供了平台保障。
医院先后荣获“重庆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”、“市级五四红旗集体”、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”、“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多项荣誉。
医院始终坚持以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”为办院宗旨,以“厚德精业、至善爱人”为院训,以“惟志惟勤、博学博爱、尚德尚正”为医院精神,以“建片区医疗高地,创全国县级名院”为愿景,高举公益旗帜,提高政治站位,强化责任担当,聚焦“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”目标,切实增强使命感、责任感,努力提高服务水平,完善服务措施,提高疾病诊断和救治能力,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。